标题: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? 内容: 隶书草书、行书、楷书、隶书四种字体当中,“隶书”是其余三种的起源。 隶书,有秦隶、汉隶等,是由篆书发展而来,字形多呈宽扁,横画长而竖画短,讲究“蚕头燕尾”、“一波三折”。 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,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,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。 所以隶书”是其余三种字体的起源。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来的,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,横画长而竖画短,讲究“蚕头燕尾”、“一波三折”,书写速度更快,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,隶书有秦隶、汉隶等。 草书,有广狭二义。 广义的,不论年代,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。 狭义的,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,形成于汉代,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。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,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。 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。 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,其又分大草(也称狂草)和小草,在狂乱中觉得优美。 正如李志敏所说:“临于池,酌于理,师于物,得于心,悟于象,然后始入草书妙境。 ”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,彼此容易混淆,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,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。 行书,是一种书法统称,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。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,是介于楷书、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,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。 “行”是“行走”的意思,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,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。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。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“行楷”,草法多于楷法的叫“行草”。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,而楷书是文字符号,实用性高且见功夫;相比较而言,草书则是艺术性高,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。 楷书,字体名,也叫正楷、真书、正书、小楷。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,更趋简化,横平竖直。 《辞海》书中解释说它“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,可作楷模”。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,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。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。 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》书中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,写国史楷书十八人。 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,掌缮写之事,在同一机构中并置,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。 《通典·职官二十二》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。 宋代无楷书手之称,惟称楷书。 发布时间:2023-12-22 11:17:50 来源:我勒个去 链接:https://www.5lg7.com/article-5271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