丿丶丿一是什么字?
2024-02-06 11:13
太
丿丶丿一是太字,读作tai,基本字意指高;大极;最。 引申含义指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,如:太夫人(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)。?还可作姓使用。
丿丶丿一是太字。太:taiㄊㄞˋ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大,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。故大象人形?”。太从大加一点。人最开张之形为大之范式。大下加点为太之范式。本义:大而又大。如:《资治通鉴》:“王者以嫡长子为太子。谓之国储副君。(孔颖达曰:太者,大中之大也)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”。《易经·系辞》:“是故,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”。又如:太学、太玄、太息、太湖、太阳。
衍义:用于空间。指“高”。如: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归之太空,天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”。又如:太虚幻境(天上虚幻的境界)、太清(天空)、太乙(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)、太极(指整个世界的总和)、太无(空旷虚无之境)。还可用于时间。表示“最早的、最远的”。如: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》:“昔太古尝无君矣,其民聚生群处”。又如:太初。
用于身份、辈分。指“最高的、更高的”。如: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”。《汉书·光武纪》:“太史。(注:史官之长也)”。又如:太夫人、太尊、太子、太医。太老师、太老伯、太老爷、太母(祖母)、太后(帝王的母亲)、太翁(曾祖父)。用于数目,指“计数超过三分之二”。如: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楚汉相争》:“汉有天下太半,而诸侯皆附之”。
同“泰”。指“安宁、顺利”。如:《道德经》:“往而不害,安平太”。魏源《默觚上》:“不乱离,不知太平之难”。陆云《九愍》:“命险太甚靡常,道离隆而匪易”。用作副词。用于中性形容词前,表示“超过正常的难度”。如:《战国策》:“大臣太重者,国危;左右太亲者,身蔽;古之戒也”。又如:鞋太小、文章太长、解说太简单。
由于褒义或贬义形容词前,表示“极端、过分、甚、很”。如: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何乃太区区,此妇无礼节,举动自专由”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是故禁奸之法,太上禁其心,其次禁其言,其次禁其事”。杜甫《新婚别》:“暮婚晨告别,无乃太匆忙”。又如:太好了、太离奇了、太多、太热、太客气了、太侈(骄泰奢侈)、太半(大半,过半)、太甚(太过)、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。:用于否定词“不”后,表示“减缓否定程度”。如:“这不太合适吧”、“他不太好意思”。用在否定结构前,表示“加强否定程度”。如:“这太没有面子了”、“太不像话了”、“太没有教养了”。
与古代皇家、官家有关的[about emperor and official]。如:明·黄道周《节寰袁公传》:“公(袁可立)曰:‘吾自任之。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’”。又如:太尊(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)、太府(原为官名,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)、太常卿(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,为九卿之一,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历代相沿,清末始废)。
通“台”。指“泰阶”(星名,即三台。又比喻三公。)如: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”。孔融《张俭碑》:“惜乎不登太阶,以尹天下”。曹植《杂诗六》:“抚剑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”。还可作姓。
更新于:10个月前